|
发表于 2017-8-5 17:46:46
|
显示全部楼层
本帖最后由 cittaloka 于 2017-8-5 18:03 编辑
印度文字发展分兩个階段吧, 河谷文明的文字辛哈巴的文字到現在都未有人破译到, 语言学家在普及语言学中也略帶过去了, 此处也不讨论这河谷文明的辛哈巴文啦。
印度的婆罗米文, 其源头语是阿拉母文, 字母源自你所说的phoenician alphabet. Aramaic 的文字极早就有书㝍文啊, 正是记錄圣经, 大概是公元五百年前至三三零年前。
所以文字传入印度后, 已是很完整能记錄复杂思想的啦。
根据周有光教授所说, 印度人从阿拉母人那裡学的主要是拼音的原理, 这也符合文字传播的規則。
現存最古刻有婆罗米文字的考古证据是在公元前五世紀的一个花樽, 公元前3-4世紀則有愛兰古幣, 比阿育王时代的公元前二百年, 年代更早。
現在的问題不是印度有沒有书㝍文了, 因为辛哈巴文还未破译, 河谷文明亦已被視为高度发达的文明了。
考古学未能发現关宗教的婆罗米文資料, 所以学界的共识是宗教经典用背诵來保存是印度人的习慣, 尤其婆罗门教的印度人, 但其他俗语群是否跟隨? 是否沒有人偷偷把宗教資料刻在什么地方呢? 只能说未有考古支持吧了, 但有这可能啦。
未找到佛舍利前, 西方人都认为佛陀是个神话人物。
巴利语这名称在当时的印度的确不存在的, 那时称基本语; 如同汉文是从有汉代后才称汉文, 此前称甲骨文, 鈡鼎文什么的。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