刷屏确实不好,可是我能怎么办呢,我也很无奈啊~
在不二论系统里,智慧的任务是要突破 多元化了的外表(或多元性的显现),以发现种种外表之下的「统一真实 [1]」。诸具体现象,其差别性和多样性,只是纯粹外表而已,真正的实在是「一」:要么是 一个实在的绝对者(真我、梵、神格 等等),要么是 一种形而上学之零(空性、本空之心性等等)。对这些系统来说,达到根本的合一,在此合一中 一切对立泯灭、一切差别消散,解脱就会降临。 在佛法之中,智慧的目的是要如其所是地 看见和知晓诸事物(如其所是的智见/如实智见)。因此,要如其所是地了知诸事物,智慧就必须尊重每一现象的明确特征。智慧留着差异性与多样性原封不动。相反,智慧寻求揭示各种现象的诸特性,以深刻洞察它们的性质与结构。智慧不是向着 对一切都全部包容认同 的方向前进,而是向着 远离一切、脱离一切、放弃一切 的方向前进。智慧的培育,绝不是 借着把具体现象贬为「外表」来“暗中破坏”具体现象,绝不是把具体现象视为 向某种「起始因」敞开的窗口。 不二论系统有两个突出的比喻:一个是 虚空,它包含一切的同时也浸透一切,但其本身却全无实体;另一个是 海水,在无数波浪千变万化的 多样性之下,海水仍保持其自身的 一性。 [2] 佛法中所用的比喻则甚为多种多样,虽然如此,它们大多有一个共同的主题,那就是「敏锐的洞察力」 ── 对种种可见形式的 全景的清楚而精确 的洞察、对每一可见形式的自身的 个性 的洞察。
[2] 参《大乘起信论》卷1:「如大海水因风波动,水相风相不相舍离,而水非动性,若风止灭动相则灭,湿性不坏。」(CBETA, T32, no. 1666, p. 576, c11-13)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