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【训练好的心,如地水火风】
当「心」对所有的一切,
以智慧而保持中立,
因为「看到三行相」而保持中立,
这称之为「行捨智」,
这是一种智慧。
「行捨」就是——
对所有造作的法,保持中立,
对一切造作,都保持中立。
无论苦乐、好坏,
心接触了之后,不会起伏动盪,
心保持中立。
只要何时还未抵达这一点,
心就会喜欢快乐,讨厌痛苦,
喜欢「好」,讨厌「坏」。
一旦喜欢快乐,就不停地去寻找快乐。
快乐生起,就会努力地想去呵护它,
快乐灭去,就会难过、伤心、依依不捨。
痛苦还未生起,就害怕它生起,
痛苦生起之后,就想让它灭去,
一旦灭去之后,就太高兴了,
然后又担心、害怕它再次生起。
大家曾经有过吗?
在某些问题过去之后,
我们还会担心它再次发生。
为什麽我们的心要如此起起伏伏?
一会儿起,一会儿伏?
因为我们看到每一个境界,
它们是不平等的——
「快乐」胜于「痛苦」,
「好」胜于「坏」。
于是就会喜欢快乐,讨厌痛苦,
喜欢「好」,讨厌「坏」。
心就会生起挣扎——
挣扎著想获得令自己满意的事物,
挣扎著想摆脱令自己不满意的事物。
心的挣扎,
在十二缘起裡称为「有」,
何时心有挣扎,何时就会有苦。
我们不停地修行,
就会看到苦乐、好坏,
在三法印面前,全都是平等的。
永恆不变的快乐,有吗?没有。
永恆不变的痛苦,(有吗?)没有。
永恆的「好」或永恆的「坏」,
不灭去的,(有吗?)都没有。
因此,「喜欢一个,讨厌另一个」,
这症状就会慢慢地减少。
如果智慧真正圆满,
最后就可以契入到「保持中立」,
再也不会迷失去——
讨厌痛苦,喜欢快乐。
所有的境界生起,全都是平等的,
心就只是知道,就只是看见。
很多修行人喜欢说:
「就只是知道,就只是看见」,
很多人喜欢用这句话。
但隆波一看脸,就知道了——
你并没有做到「就只是知道,就只是看见」,
你自己在「迷」,却自以为是。
事实上,不是如此的状况,
若想做到「就只是知道,就只是看见」,
心必须要抵达「行捨智」的阶段。
修行毗钵舍那,
直到看到所有的造作——
无论是好坏、苦乐,
在三法印面前,全是平等的。
(心)就再也不起伏,
不挣扎去寻找快乐,讨厌痛苦,
不挣扎去寻找「好」,
去逃避「坏」。
一旦心没有了挣扎,
心就会摆脱十二缘起裡的「生」,
(心)就会自己摆脱「生」,
契入到出世间法,然后自行生起道果。
「行捨智」就是——
心有智慧,抵达「对所有境界、
所有造作的状态,都保持中立」。
心再也不进一步地去造作,
心摆脱了造作、摆脱了欲望、摆脱了飢饿。
欲望止息的状态,就是涅槃的状态。
道果、出世间法的状态,就会呈现,
在心真正契入到中立的时候,
就会契入到「生起道果」的阶段。
「道果」属于出世间法,
但同样是生灭的。
出世间法有九种。
须陀洹向、须陀洹果、
斯陀含向、斯陀含果、
阿那含向、阿那含果、
阿罗汉向、阿罗汉果,
这八种,它们是生了灭的。
圣道只生起一个心识刹那,
然后就会灭去,
圣果是生起两、三个心识刹那,
然后就会灭去,
不生不灭的,只有一个状态,
就是涅槃。
一旦彻见到涅槃,
就会契入到不生不灭的状态,
不生不死、不生不灭的状态,
那是永恆的快乐,
是无穷无尽的快乐,
那是「空」。
「空」并不是「空无一物」。
比如,禅堂裡坐了很多人,
那真正抵达最高层次法(的人),
他看过来的时候,
就会知道——这裡面空空的。
禅堂坐满了人,
但是在他们心裡,是「空无一物」,
什麽都没有,是空空的。
那仅仅只是世间的一部分而已,
这世间也是空的,什麽都空。
但问说:「有人、有众生」吗?
有!在概念法的程度上,那是存在的,
但是心抵达「真正的法」的状态时,
已经摆脱了苦。
「彻底摆脱苦」的人,
即使与一百万人、一千万人在一起,
就好像是空空的,没有任何的痛苦。
心就如大地,
心就如水,
心就如风,
心就如火。
大地是什麽样子的?
比如,我们在大地上修建厕所,
大地不会说什麽;
在大地上修建佛塔,
大地也不会高兴,
大地保持中立,
对苦乐、好坏都保持中立。
水呢?
把水拿去浇淋尸体,水也不会讨厌,
浇淋尸体的水,大家会讨厌吗?
大家会讨厌。
但把水拿去做成圣水,大家就拼命地抢,
实际上,是同样地方、同一口井的水,
但浇淋尸体的水,大家就会讨厌,
把它做成圣水或其他的什麽,
大家就会拼命地去抢了。
水并没有高兴,水并没有伤心,
无论是髒污,还是乾淨的事物,
水都会流过,不会痛苦,
也不会起、不会伏。
训练好的心,就是如此的状态。
训练好了的心,就如火,
无论是燃烧乾淨的(东西),
或是燃烧髒污的尸体,
它都一样的,没有痛苦。
心也如风一般,
解脱的心,就如风。
无论是吹拂好的事物,
还是髒的事物,
无论是香气馥郁的花,
还是发臭的东西,
它都是平等的。
因此,训练到极致的心,
抵达完全平等的状态,没有——
「爱一个事物,讨厌另一个事物,
喜欢一个,讨厌另一个,
想得到这个,想驱赶那个」,
不会存在(如此的状况)。
它是宁静的,真正的寂静,
寂静的和谐。
那是寂静,属于涅槃的状态。
涅槃的特徵为何?
比如,「生气」的特徵为何?
「生气」很强烈的时候,
我们的身体就会发热,
它伤害我们的身体。
而涅槃的特徵是宁静、寂静,
就会抵达宁静、快乐,
整个世间都是宁静的。
~隆波帕默尊者(Luangpor Pramote Pamojjo)
听录、摘录自2020年10月24日直播开示 17:34~26:19
直播完整开示:https://youtu.be/u8JiwX_r3b4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