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【涅槃无法作为凡夫的禅修所缘】
每一天用功、每一天用功,
我们的心就会有力量,
一旦心跑了,知道,
「知者的心」就会生起,
「知者的心」生起的瞬间,
就会有「知者」,
也就是心作为「知者」,
有「能观」和「所观」,
所有的所缘,都属于被观察的对象。
在佛教裡的「所缘」,
并不是指情绪,
所缘是指「所观」。
因此,觉知所缘,
包括想的内容,也属于所缘,
属于「概念性的所缘」。
「概念性的所缘」可用于修习奢摩他,
但无法用于修习毗钵舍那,
因为没有三法印(可观),
从早想到晚,根本没有三法印(可观),
因为(心)可以一整天都在想。
因此,所缘有四种,
(第一种)概念性的所缘,
仅仅只能用于修习奢摩他。
(第二种)色法的所缘、
(第三种)名法的所缘,
色法、名法,
既可以用于修习奢摩他,
也可以用于修习毗钵舍那。
有些人误以为——
觉知名、觉知色,
觉知身、觉知心,
那是修习毗钵舍那,
那不是真的。
观腹部升降,
误以为那是修习毗钵舍那,
何时紧盯腹部,
就变成了修习奢摩他。
做手部动作,去紧盯手,
那也是奢摩他,
观呼吸之后,去紧盯呼吸,
那也是奢摩他。
因此,观色法,
并不一定就是修习毗钵舍那,
必须先要有「心安住」,
才可以做得到。
观名法也是一样,
既可能是奢摩他,
也可能是毗钵舍那。
比如,我们在修习慈悲观的时候,
心有快乐了,知道;
心有痛苦了,知道,
如此我们可以修习毗钵舍那。
如果我们的心很宁静、
很舒服、很陶醉在慈悲裡,
那是奢摩他,
甚至可以来到七定,
无色界的七定。
因此,修行,
首先是概念性的所缘,
就是我们思维的那些内容,
可以用于修习奢摩他。
比如,我们思维身体,
头髮、皮肤、牙齿、骨头……
生了,就死掉,心就会宁静,
这可以压制淫欲,可以获得奢摩他。
但是无法修习毗钵舍那,
因为毗钵舍那必须要看到事实、实物,
事实、实物只能是——
名法、色法;身与心。
因此在四念处裡,你去看,
仅有身与心。
第四个所缘就是——涅槃。
凡夫不曾见过涅槃,
因此不用关注。
涅槃是无法用于修习毗钵舍那的,
涅槃可以用于修习奢摩他。
以涅槃修习奢摩他时,
称之为「进入果定」,
能以涅槃作为所缘。
大家是凡夫,
涅槃无法作为自己的(禅修)所缘,
因为大家从未见过涅槃。
因此,大家用于修习毗钵舍那的,
也就是身与心,
心成为「观者」之后,
就会看到——
身体是被觉知、被观察的对象。
~隆波帕默尊者(Luangpor Pramote Pamojjo)
听录、摘录自2020年11月21日直播开示 20:20~23:33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本文内容是根据尊者直播视频听录、整理而成,文字未经尊者及译者审校,若内容有任何疏失,皆归咎于听录、整理者的责任与过失。
直播完整开示|https://youtu.be/gTFurxpOYWI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