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常常听到的“助缘”,是指什么?
原创 Laksmi 思择
— 法友提问 —
顶礼尊者,请问师父,在很多佛教居士的观念中,倘若是遇到了不如意的眷属,家庭夫妻不和,大家多少会认为是彼此前世相互欠下的债务,所谓是"不是冤家不聚头",请问这样的观念是正确的吗?感恩尊者慈悲解惑,Sādhu Sādhu Sādhu。
— 审法尊者开示 —
录音:助缘的作用——审法尊者开示
— 尊者开示内容参考 —
【世俗的观点】
以世俗的观点,倘若遇到不如意的伙伴,会以“不是冤家不聚头”来找到一个平衡点,归结为过去所欠下的,那就好好地还,就成了滥用一些佛教的因果观。
【佛教的看法】
佛教的观点可能就不会是这样认为了。
阿难尊者曾以为缘起法是非常简单易懂的,然而佛陀是这样告诫的:
从经文中可以看到缘起法是甚深的,不是我们想得这般简单,如果一定要做一个简化,可以这样理解:
今天若遇到一个折磨我们的人,世俗地说法会认为,是我欠他的,但这句话只说对一半,简化地说就是,由于过去我们可能折磨伤害过别人,这一世在这个时间点,折磨伤害别人的业出现了,折磨我们的人不一定是我们过去伤害的人,而这个人只是我们的一个助缘,帮助不善果报成形。
再举一个例子,有禅修者遇到指导自己的禅修老师,经常会说:“尊者/尊尼,非常感恩您让弟子了解佛教义理以及这一套禅修体系”......类似这样的话,但是缘起法并没有那么简单。
按照佛陀所教导的业果法则,这样的思考方式会更如理:
先将每个人拆解成个体,由于过去曾发愿要“朝向涅槃,解脱一切烦恼”,并且过去也做过善业以及培育波罗蜜,因此在这一期的生命中,这个善业种子得以成熟,而刚好出现的这位指导老师让我们启蒙,无论这个人是谁,这位老师仅仅只是一个助缘,他/她帮助我们过去的善业成熟,接轨到佛法。
整体来看,是过去所造的业由于现在的助缘,而在这一期生命中业果成熟。
【重点在于过去造作的业,而不是具体的人】
再套回问题,生活中遇到折磨我们的人,是来自于过去对有情生命造下的不善业,这一期生命不善业的不善果报刚好成熟,但是折磨我们的人,不一定是过去我们折磨的有情,但可以确定的是,过去有这个不善业,如今不善业成熟了。
因此以佛教的角度来说,我们要关注的是业力的部分,善业或不善业,取到善果报或不善果报,至于是谁出现,并不是重点。
|
|